疟疾离我们远吗?警惕“输入性风险”
疟疾离我们远吗?警惕“输入性风险”

2025年4月26日是第18个“全国疟疾日”,今年的宣传主题是“严防输入再传播,巩固消除疟疾成果”。我国2021年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消除疟疾认证,但目前全球83个国家或地区仍有疟疾流行,每年估计有2亿多病例报告。因此,出境前往非洲、东南亚等疟疾流行区的旅客仍需高度警惕疟疾感染,做好个人防护至关重要。

一、1分钟了解疟疾
传染源:患疟疾的病人和携带疟原虫的人。
传播途径:主要通过感染疟原虫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。
易感人群:疟疾普遍易感,特殊人群(如孕妇、5岁以下儿童等)容易发展成重症。到疟疾流行区务工的人、出入边境留宿人员、无防蚊设施的青少年儿童等均属于高风险人群,最容易感染疟疾。
典型症状:包括发热、寒战、出汗、头痛、全身乏力等。输入性疟疾的临床症状多不典型,与感冒症状多有相似,很容易误诊或漏诊。

二、预防疟疾,关键做好这几点
1.出国前:了解疟疾知识,防患未然
出国前应详细了解目的地疟疾流行状况,树立疟疾感染风险意识,并准备适当的预防物资。
2.境外期间:做好防护,远离蚊虫叮咬
黄昏至黎明减少外出,睡觉使用蚊帐并喷洒驱蚊剂。住宿选择有纱窗、空调的房间,清除周边积水容器。如果出现发冷、发热、出汗、头痛等症状,请及时在当地就医。

3.归国后:警惕症状,主动就医
从境外疟疾流行区回国后,仍需保持警惕,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。如果在流行区短期出境游归来1个月内或旅居时间较长入境后2年内出现发热、寒战、出汗、乏力、腹泻等症状,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,并告知医生自己的旅居史和可能的疟疾暴露情况,以便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。
三、巩固消除成果,需要你我同行
全民防蚊:清理家中花盆、瓶罐积水,社区共同灭蚊。
配合防控:出入境人员如实申报健康状况,配合卫生部门随访。
科学认知:不轻信疟疾“已消失”,不传播恐慌谣言。
供 稿:传染病控制与应急处置科
审 核:魏建军
编 辑:张志强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