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健康科普】检验科普小知识

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,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常态。无论看病还是体检,大都需要做各种化验。有的检查医生会提前告知一定要早晨空腹。何为空腹?为什么一些抽血检验需要早晨空腹?抽血后针眼处出现淤青或鼓包是什么原因?为什么抽出来的血液颜色是暗红色而不是我们以为的鲜红色?取尿液样本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?今天给大家划一划这些检验知识的小重点。



空腹不是指前一天晚上不吃饭,而是应保持平时的生活习惯,正常清淡饮食,不喝酒,不喝咖啡和浓茶,休息好,抽血当天早上不吃早餐,少喝或不喝水,不做早锻炼,平静地到医院等候采血。注意晚餐的时间不宜过迟,一般晚餐结束时间与第二天早晨采血时间应间隔8小时以上。对于患高血压、哮喘、心脏病等慢性病的患者来说,用少量的白开水送服药物对检验影响不大,但不能饮用含糖饮料和奶制品。

为什么一些抽血检验需要早晨空腹?

当我们进食后,身体会对食物进行消化、吸收和代谢,这些过程会改变血液中的成分。
例如,摄入碳水化合物后,血糖水平会上升;摄入脂肪后,血脂水平也会发生变化。这些变化会对血液检查结果产生影响,导致结果不准确。

空腹时,由于没有食物摄入,身体的消化、吸收和代谢过程相对稳定。此时,血液成分较为稳定,更有利于检测和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。

有些血液检查需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,以获得准确的结果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需要空腹进行的血液检查:
空腹血糖、血脂检查、肝肾功能检查、铁和铁蛋白检查、胰岛素和C肽检查、胃泌素检查等都是一些常见需要空腹的血液检查,但并非所有的血液检查都需要空腹。在进行血液检查前,应该向医生咨询并遵照医生的建议进行。

抽血后针眼处出现淤青或鼓包是什么原因?

由于静脉血采血时采血针不仅要刺破皮肤表面,而且还要扎进静脉血管,所以皮肤表面的针眼并不一定与血管壁上的针眼在一个点上。按压时仅仅用一根手指头压住了皮肤表面的出血点,并不能有效按压住血管上的出血点,因此会出现渗血、淤血的情况。

为什么抽出来的血液颜色是暗红色而不是我们以为的鲜红色?
其实,日常采血检验所采集的是静脉血,由于静脉血是体内循环中,经过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和物质交换后的血液,含氧量比较少,含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比较多,因此静脉血常成暗红色或黑红色。这也表明血液中含有较多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。而动脉血含氧较多,含二氧化碳较少,呈鲜红色。

取尿液样本时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?
患者尿标本采集时尽量选为早晨。早晨的尿液已经在体内存留6-8小时,相对处在浓缩状态。这时进行尿标本采集检查结果可能性相对较高。
女性患者经期应避免尿标本采集。经期阴道出血会导致尿道口出现大量细菌,如果这时采集尿液,可能会导致阴道血液以及其他分泌物进入尿液中,影响检测结果。
患者采集完尿液后应及时送去检测,如果存放时间过久尿液会出现变化,这样可能会影响检测的结果。
